广西是有名的粉之都,广西人爱吃粉也是出了名的,几乎人人爱吃粉,广西的粉店也多,遍布大街小巷,甚至小区的商铺都会开着一些粉店。从早到晚,粉店忙得不亦乐乎。早上天蒙蒙亮,粉店就在打理着生意,直到晚上灯火通明,粉店里照样挤满了客人,旁边七八桌客人坐在店铺外,谈天说地的,划拳猜码的,大声说笑的,大口饮酒的,任凭喧嚣之声在烟火中冉冉升腾,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
要说广西的粉,品种繁多:南宁的老友粉、柳州的螺蛳粉、玉林的牛巴粉、桂林的米粉等等,都各具特色。要说最著名的,当然要数南宁的老友粉和柳州螺蛳粉,无论男女老少都极爱食用这两种粉。广西人称吃粉为“嗦”粉,意思是用筷子夹住粉头,歪着脑袋用嘴一吸,长白的粉条便“嗦”的一声爽滑入口,“嗦嗦嗦”是吃粉声音,拟声词,逐渐演变成吃粉的动词。
卖粉的小店,很是寻常,我也经常去不同的小店体验不同的风味。老字号店铺就是一代人的回忆,味道还是那么鲜香,料也还是那么足,让人不禁感叹经典的传承。有的年轻人,会去新开的店铺品尝一下带着现代风味的粉。风味变了,人们对粉的喜爱没变。
我常去的一家店铺就是老字号,左右不过几十见方,地板和墙面贴着瓷砖,上头悬挂着一个吊顶灯,墙角放着个空调。店里陈设简单,就是桌子和长凳,桌子上放着各式调味品。收银台上挂着菜单,价格不贵,要什么自己点,还可以加菜。
老友粉10元,老友猪杂粉和牛杂粉13元,螺蛳粉10元,三鲜螺蛳粉12元,加菜6—12元,不得不说加菜贵。好在我吃得简单,只求填饱肚子,一碗素粉足矣。如果是个大汉或者讲究人,若是老友粉,还会加一份牛肉或者牛杂;若是螺蛳粉,几个鸭脚,一个炸蛋,再加上一份鱼丸汤之类,吃嘛嘛香。
我选了个位置坐下,今晚上加班肚子饿了,来一碗粉。我是常客,老板看到我来了急忙招呼我,说粉马上就好。我对他笑笑,示意他去忙。转眼,他走进了内厨。
不一会儿,老板端着老友粉上来,还附赠了我一份鱼丸汤。我顺势嗦了一口粉,味道还是那么好,粉很筋道,汤很够味,一口粉一口汤,酸酸辣辣好上头,很是过瘾。今天不是周末,正好没顾客,老板便和我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们这家店开了几十年,我来了几年了,味道还是那么好,秘诀是什么?”老板露出神秘的一笑:“今天正好没客人,我就告诉你我的秘诀,我们这里那么多年了还是坚持古法制作,而且我们这里的师傅都是做了十几年的师傅。我们的粉都是用大米磨出来的,制作周期长,但是口感不同,韧劲更足,更有嚼头。而且煮粉的时间和火候一定要控制好,我们的高汤都是用新鲜的筒骨熬制,这样味道更好一些。不瞒你说,就连我们家的柠檬酱和辣椒酱,都是农家制作,不是外面买的。”说是简单,但是几十年如一日沉淀,才有了一碗粉的好滋味。我终于明白,秘诀就是“秉承匠心,磨炼技艺”八个字。
国人吃粉吃面由来已久,陆游在《江东竹枝词四首其四》中写:“明月垂杨独树桥,桥西熟酒好良宵。红香细剥莺哥嘴,嫩白鲜羹玉面条。”一锅高汤,放入细嫩的粉条,待粉条充分吸收浓郁的汤汁后,一口嗦下去,百般滋味便开始了舌尖上的舞蹈。不知道陆游吃了今天的粉,会不会忍俊不禁感慨万千?
不知不觉,那碗粉已经吃完,我不禁又大口喝了两口汤,让酸辣味与香味在舌尖刺激着味蕾,很是满足。我想:一碗粉,带给我美味的,不是粉里的配菜,而是这么多年来的独具匠心,和不断提升技艺的制作方法。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