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乒乓球的历史应该超过60年了吧。虽然断断续续,隔三五年不摸球拍也是有的,但始终不会忘记,过一段时间又会再续前缘,找几个老友挥拍上阵,玩得不亦乐乎。如今年过七十了也还在打,但只是玩玩而已。无他,只求蹦跶出一身臭汗,闹个浑身通泰便心满意足。
上小学的时候,乒乓球正在悄然兴起。可能是“冠军效应”辐射拉动吧,在1961年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第一次获得世界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为诞生不久的新中国赢得了声誉,举国轰动反响热烈;后有张则栋横空出世,以其锐不可当的凌厉打法横扫乒坛,勇夺冠军世人瞩目;继而便是“乒乓外交”,看似“节外生枝”却是天遂人意,中美两国年轻乒乓球运动员一见如故,用友好和真诚播下了友谊的种子,一举打破隔绝多年的坚冰,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序幕,创下了“小球推动大球”历史奇迹。至此,小小乒乓球独领风骚荣登“国球”宝座,乒乓球运动随即如雨后春笋般蓬勃闹哄起来了。
其时,我正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蹦蹦跳跳打打闹闹哪懂得什么世界冠军?管他容国团、庄则栋是谁?只知道有玩就好,乒乓球自然就成了儿时的爱玩之最。
记得学校的乒乓球桌是用土砖垒的,就一长方形土台覆盖一层厚厚的石灰砂浆而成。那时的山乡农村还没有水泥,更不用说钢筋混凝土了,只能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发动学生从各村找来废弃的土砖,再找些石灰泥沙,师生齐动手老少同上阵,七拼八凑就干成了。球拍是什么?不怕笑话,就是一块有点像球拍样子的小木板乃至小瓦片。如果谁能拿出一块由三合板裁成的“球拍”,那就牛翻天了。就这古董家什,小伙伴们也玩得天昏地暗不肯息手。
全校六个年级满满当当怎么也有二三百号人吧,爱登台比划两下的人不少,就两张土球桌轮不过来怎么办?也不知是谁的天才创意,设计了现场“考试”规则。一开头是两人对垒,谁先占台谁先上,5分一局分胜负,输的自动缴械下场,胜者则留下当“老师”。其后就好办了,排队轮流上场,不管是谁都只有“考试”机会,能先得一分便留下与“老师”对垒,也是5分一局分胜负,输了乖乖走人;如果球艺高超顺风顺水连得3分,那就江山易主由“考生”接任“老师”一职,行使下一局“主考”神圣职责。玩的是流水作业车轮大战,你方战罢我登台;只憾日落早,明朝我再来。
后来到镇里上中学,见到了像模像样的球台球拍。也还不是现在的标准件,球桌是木板加工而成,球拍有单面胶双面胶、有海绵无海绵诸种,因为无钱置办,能以次充好有拍在手就不错了,学校体育室倒是有两张比赛用桌,算是高级品了吧,只是不常开门,要“光顾”一回也不易。好在教室门前空地上大都有土垒球桌,可以聊补缺米之炊,于我也不是什么新鲜之物,随便玩玩也不是有多丢人的事。
说来也荣幸之至,在初中阶段的一场县级联赛中,我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披靡无敌手,居然夺得东片区“少年冠军”。别看我至今水平也不怎么样,毕竟是拿过“冠军”的人,只可惜当时没发奖状也无手机拍照,否则留到今天也可以显摆一阵子,再冒昧放到网上说不定还能冲上热搜,那就太过其瘾了。什么叫“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似我者当年就是。得以在一群冥顽未化屁孩中脱颖而出独占花魁,“皱皱也是西装”。权当一笑吧。
玩乒乓最开心是在部队。1972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初时在施工连队,因条件所限未能尽展乒坛雄风。不久调入团政治处机关条件好多了,时间也较为充裕,到了周末假日或晚饭后有时间,一般都到活动室打一会乒乓球。机关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东北大汉,也有江南“小机灵”,年龄结构、职务官阶各有所异,但运动场上无“父子”,个个奋勇争先人人尽力拼杀。得意的是,当年小片区的“少年冠军”在部队一个团级机关亦同样独领风骚无人能敌。那些战友球友们,不少人打篮球虎虎生威奔腾跳跃战绩不俗,但玩起小乒乓则不是我的对手;而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穿上军装即是兵,面对首长兄长战友也当仁不让,左推右挡长抽短吊发球抢攻大力扣杀无不得心应手频频得分,一个个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最终还是技逊一筹,让我这个不可战胜的“小老广”浪得虚名。
其后,因上学、成家和工作变动等原因息拍多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回到北海才得以“重操旧业”。那时在市委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办公楼就有乒乓球桌,业余时间也会再度挥拍,与同事们大战三五回合。想当年,市委办机关也是人才辈出,不少人能征善战英雄了得,怪球弧悬款式多样让你应接不暇,你来我往有输有赢,交流切磋取长补短,是学习是放松是锻炼更是伏案作业间隙难得的片刻休闲,使极度紧张的工作压力得以短暂释放。记得也打过比赛,自愿报名,不分男女,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结果,经一番打拼,连滚带爬跌跌撞撞我还是笑到了最后,时隔20年再攀“冠军”宝座。虽无奖杯奖金,能为自己赢得一声吆喝零星掌声亦洋洋自得。
在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由我策划主导、当然也是机缘巧合,将单位废旧桌椅材料库改造成机关文化室,墙上尽展摄影作品、书画作品,室内则摆上两张乒乓球桌,工作之余机关好事者便到此打球观摩,锻炼身体愉悦情操。此其时,我已白发丛生老之将至,也左牵黄右擎苍聊发一下少年狂,欣然参战乐此不疲。无奈风云际会高手多多,无论男女老少一个个踌躇满志生龙活虎,我强打精神积极应对,想极力表现宝刀未老雄风尚在,奈何黔驴技穷力不从心而少有胜算。于我来说,不求场上胜负只求乐在其中,赢得其所输得坦然。倒是后来偶起的男子双打,我和一左撇子高手搭配,他球艺娴熟奇招迭出,常令对手心怵胆怯防不胜防,而我在疲于配合应对之际也时有偷袭之举,往往令对方猝不及防,在一声声叹息中失球丢分。几年来,在小圈子里有胜有负难分高下。这也好,胜者高兴负者不服,相约再战常战常新,这才有了生动活泼魅力无穷的可持续性。我在人大机关那几年,是大玩乒乓的黄金期,于今想来亦回味无穷。
退休后人渐老体渐衰,唯一能玩的也就乒乓了。羽毛球要蹦跳,网球要奔跑,高尔夫要花钱,足、篮、排诸大球都得跑跳冲撞过于激烈,对我等老头老太太就只有小乒乓可怜复可爱了。好在小区里有球室球台也有球友,有机会就去玩几拍,也不一定比赛争个输赢你死我活,而是重在参与,能挥拍上阵活动一下筋骨,练一下手疾眼快腿脚利索配合到位就好,起码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嘛;兴之所至能玩到汗出如浆全身放松,战罢回家冲个热水澡,泡一杯清茶慢慢品,神清气爽身心愉悦,吃也香睡也香,岂不妙哉。
(作者为北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