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央视大型纪录片《文脉春秋》将镜头对准北海,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带领观众走进这座位于广西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沿蜿蜒河道,访海上人家,探寻关于北海的前世今生,擘画北海新蓝图。
央视镜头下的北海是这样一座城市: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闪亮洁白的十里银滩,都是属于它的海洋宝藏;它是宋代文豪苏东坡流放岭南最后的徜徉之地,也是两千多年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它是中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大西南连接东盟最便捷的出海口。这座城市位于中国南海之滨,而它的名字,却叫作北海。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北海当时所隶属的合浦郡就已经是物阜民丰。秦时开凿的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连接贯穿合浦全境的南流江,是当时从中原地区到达北部湾,进而通往东南亚的最为便捷的通道。在汉代,合浦郡的郡治所在地,因为境内河道纵横分布,是天然航道和良港,成为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港口。满载货物的商船,从这里出发,沿北部湾海岸,经马来半岛,最远可以抵达印度和斯里兰卡。合浦之名,意为江河汇集之地。而这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座南方古城有着与内陆城市完全不一样的文化气质。
万里瞻天与向海而生
地处广西最南端的北海,是中国西南地区走向海洋的重要门户。这里河流交汇,海岸线绵长,尽管远离中国古代权力中心,令流放至此的苏轼生出“万里瞻天”之感,但背靠云贵川,面向东南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位于中国南部的北部湾,年平均气温22.4摄氏度,适宜的气候和洁净的水质,为珠母贝的生长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环境。这里从秦代时就有采集珍珠的历史记载,被誉为“天下第一珠”的南珠即特指北部湾海域出产的海水珍珠,在历代皆被奉为“国宝”,并长期作为帝王之家的贡品。
一方面,盛产于合浦的南珠,早在汉代就作为热销商品流通,很多来自中原的商贾纷纷来此采购,因南珠引发的各种商品贸易也在合浦日益兴旺,随着中原移民和各地商贾不断涌入,合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口岸。另一方面,由于东汉时期造船业尚不发达,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船只相对来讲比较小,抵御海浪的能力也较弱,只能沿着海岸线走,因此,水系纵横的合浦就成为最优选择。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不仅限于南珠,还有很多从内陆河道运输过来的丝绸也是从这个地方走,使得这里逐渐发展起来,形成向海经济发展群落。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合浦县境内陆续发掘墓葬1300多座,其中以汉墓居多,出土文物两万余件(套),其中海外舶来品文物超过1300件(套)。其中,东汉时期的绿釉陶壶,被考古人员认为来自古波斯地区;紫色水晶串饰,其制作工艺来源指向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这些域外文化物品的出土,是合浦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物证,它们的存在说明了,向海而生的合浦人的日常生活融入了域外文化的色彩。
营城智慧与文化融合
在中国古代,“城”与“市”两个字含义完全不同,“城”字意为四周城墙围拢的百姓居住之地,“市”字意为买卖之所。北海是一座向海而生的城市,从诞生开始就不设城墙,以“市”的形态存在,而且是由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条直街及多条鱼骨状通海小巷组成的街巷网络,构成了北海老城巷巷通海的城市格局。这样的城市风格,既有利于交通、消防、排水、通风等功能的实现,更加强了老街和码头之间的联系。
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是半个多世纪文化融合的结果。骑楼建筑最早起源于印度,为了应对热带炽烈的阳光,由英国殖民者设计出居室前加盖走廊的方法,北海骑楼既吸取了西方建筑的艺术特点,又因地制宜加以改进,骑楼上的圆形雕空就是根据当地夏秋多台风的特点,为减少房屋负荷而进行的巧妙设计。骑楼的外廊之下,是人们聊天纳凉、品茶会客的社交场所,也是孩子们做功课和玩耍娱乐的空间。这条有着两百年历史的老街因为充满沧桑感的建筑风貌成为北海当地重要的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在北海,骑楼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生活。
无论是宋朝廉州古城“阜民街”的建立,还是惠爱桥的商贾云集;无论是明朝内迁后珠海路老街的兴起,还是近代骑楼老街的形成,北海人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自然宝库与工业新城
北部湾渔场作为中国四大渔场之一,滩涂广阔,海底地形平坦,渔业资源丰富。在农业文明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靠海吃海,有“海中虫草”之称的沙虫是他们赶海便能挖到的美食。在北海,无论在路边夜市,还是在餐馆饭店,形形色色的海鲜,引人驻足。根据最新统计数字,北海市海洋水产品年产量约125万吨。
除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北海的独特的风景也令许多人向往。“天下第一滩”的银滩,滩平、沙白、水清;“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的涠洲岛,不仅有丰富多彩的地理地貌,更因一种罕见的自然奇观——“蓝眼泪”吸引无数游客。“海上森林”红树林在这里生根繁衍,各种罕见的鸟儿在这里流连忘返,还有经常来涠洲岛海域“打卡春游”的布氏鲸……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让许多人面朝大海,心向北海,每年来北海旅游定居的人不断增多。
而如今,北海不仅仅是滨海旅游胜地,更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
得益于北海海岸线大量的石英砂资源分布,光伏产业成为北海当前优势产业,光伏玻璃产能位居全国前三。与此同时,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北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当之无愧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之一,这座两千年的海港之城,正在释放出越来越丰沛的海的潜力。
有源头的江河,通向大海,知来处者,方能明去处。跟随央视的镜头,回望北海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在潮起潮落中看见这座滨海小城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磅礴生命力。观北海春秋,谱时代新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向海之城,一定能迸发出新的活力,谱写出新的时代华章。
(作者为媒体人,北海作协会员。)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