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曾火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夜校”再度出圈。许多年轻人在下班后,陆续走进夜校,去弹古琴、做瑜伽、学非洲鼓……在星光下播种自己的小小梦想。
今年以来,我市也开设了北海市青年夜校、珠城艺术夜校等,一些课程一课难求。记者近日走进这两所夜校,探究“夜校”如何解锁年轻人夜生活新模式。
夜校课程一课难求
在科研单位上班的90后梁庆华,在媒体上看到珠城艺术夜校的报名信息后,兴致勃勃,立即拉上同事一起报名。
“我们都很感兴趣,同事还想报两门课程,但条件受限只能报一门。”幸好两人下手快,抢到了中意的课程。
4月1日,珠城艺术夜校开课。合唱团、书法、静物水彩画、舞蹈……一批花式课程在此前的报名阶段就十分抢手,线上名额刚开放就“秒没”,可谓“一课难求”。“课程的报名人数比设定的班额翻了两三倍。”市群艺馆馆长林慧给记者描述了艺术夜校的火热程度。
“请问7月还有课吗?”“第二期什么时候开始约?”6月6日,由团市委主办的北海市青年夜校第一期课程一经启动,也是供不应求。在青年夜校的课程咨询群里,不少人惋惜没有抢到课,又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期,而上过课的学员也意犹未尽。
“过去,走进群艺馆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鲜有年轻人。”林慧说,夜校改变了这种现状,年轻人进出艺术馆成为常态。目前珠城艺术夜校开设成人班课程14门,从零教起,适合“小白”入门。报名群体主要集中在22—40岁。
只需“拼手速”、不用“拼钱”的夜校诱惑力极大。作品入选《全国青少年硬笔书法作品选》的书法老师、有北海市“教育拔尖人才”杰出教师称号的音乐老师、中国舞蹈家协会注册教师……只需要低耗材费,就可以上一门艺术课,甚至是名师课,这等“好事”在市面上的兴趣班难寻其迹。
年轻人为何热衷于“夜校”
每周四傍晚,石佳下了班,吃过晚饭,换上舞鞋、服装,在晚上8时前抵达群艺馆舞蹈活动室,开始了独特的“夜生活”。肢体舒展跳跃挥舞,汗水从脸上滑落,于她而言每一秒都是充实又富于激情的。
石佳是一名90后警察。在一天的伏案工作后,压力在这里得到了酣畅淋漓的释放,兴趣也得到了延续,“我从小喜欢舞蹈,由于身高原因没有往这方面发展,但内心依旧渴望舞台,夜校弥补了我心中的缺憾。”
夜校把某些“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非专业舞蹈演员向往的大舞台不再遥不可及。其中,由夜校老师创编、学员参与的广场舞《山歌好比春江水》,以广西第一名的成绩参加2023年全国广场舞大会成果展示——广场舞之夜,中央电视台对其进行了现场直播,并获得了国家文旅部公共服务司颁发的“全国广场舞优秀团队奖”。
石佳说,当她在台上自信地舞动,台下还有热烈的掌声,是她最开心的时刻。“夜校提供了许多展示才艺的平台,让我渐渐发现了自身的闪光点。”自此,她成为了单位活动的“台柱子”。
相对于下班后埋头于一堆文献资料的枯燥,梁庆华在水彩绘画中寻到了乐趣和安宁。更重要的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绘画知识让他的摄影技术更加精进了。
“水彩绘画和摄影相辅相成,学习绘画之后,更能分清事物主次,拍照取景不像以前主次不分、杂乱不堪,对色彩的掌握比之前也更好。”说罢,梁庆华对着眼前的物品,给记者讲解了自己如今会如何构图拍摄。
未来的“夜校”有更多可能
以火热姿态闯入年轻人世界的“夜校”,会是昙花一现吗?
北海市青年夜校第一期课程在6月底就要落下帷幕了,当下工作人员正忙着筹备第二期。“从一期来看,大家的热情很高,反馈很好,我们正在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大家对第二期课程的意见建议。”青年夜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课程开始前,青年夜校和珠城艺术夜校都开展了调研。设计课程充分考虑了年轻人的喜好和需求。
青年夜校一期课程均为艺术类,如尤克里里、钢琴、架子鼓。在此前发布的“约课”信息中显示,“夜校计划开设课程”有运动健身、生活技能、陶冶情操、工作技能、语言交流、科普教育这6类,茶艺、短视频制作、脱口秀话剧、心理学等丰富的课程会在未来开设。
为此,青年夜校在社会公开招募师资力量,“目前报名的个人和机构一共有23个,涉及课程45类。”青年夜校有关负责人透露。
不同于青年夜校的短期班,珠城艺术夜校是以季度为单位的长期班。“我们也考虑开设中、短期班,结合大家个性化、时尚化的追求,增加如文学鉴赏、家居收纳、红酒品鉴等精品课,届时会吸纳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夜校,探索和社会机构的双赢合作模式。”林慧补充道,夜校的出圈,反映出年轻人旺盛的多元文化需求,夜校也要相应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民艺术普及是我们的主责主业,永不歇步,‘夜校’会作为一种模式持续下去,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公共艺术教育,而非短期的项目、活动。”
全媒体记者: 何美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