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北海日报2024/07/17 11:28:19 分享到

我的一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拍摄结束时正是星期天。剧组准备了一些原著放在现场,赠送给参与拍摄的人员(包括群众演员),并邀我给受赠者签名。

需要签名的持书者有序排队。其间有几个路人见状,也过来取书。虽然他们并非赠送对象,但活动组织者因为高兴,便没阻拦,让他们取了去。现如今,能读书就不错的,换了我,有谁问我要书,我也乐意奉送,只要他是真心喜欢阅读。

不知签了多少本,突然,一个大概读小学的小朋友挤到我身边,拿着书对我嚷道:“你能不能动作快一点?我可不想等太久!”

我诧异地抬起头,看了看他,问道:“你是在催我吗?”

小朋友大声说道:“当然是说你啊!”

这几年,在很多场合签过不少书,还真是第一次遇上如此这般给我下“命令”的。我哑然失笑,对他说:“你好像和这个剧组没什么关系吧?既然不想等太久,离开就是了,并没有谁要你来这里签名的。”

小朋友气嘟嘟地问:“你不签吗?那为什么给别人都签了?”

我认真地告诉他:“你这本书真不用签。在这里排队的都是自愿来的,这种事可勉强不得。我们还是互相尊重好不好?”看着他扭头而去,我不知道他明白不明白“互相尊重”的意思。

虽然说小朋友还不太懂事,可以谅解,但我还是想通过这次“不迁就”,让他碰一次壁,使他有所触动,能慢慢明白一些事情。

旁人告诉我,小朋友是家长带过来看热闹的。他或者他的家长可能没想过,他们没有参与剧组的工作,剧组没有义务送书给他,我也没有义务给他签名。所以,他没有理由对我的写字速度不耐烦,更没有理由指责我。

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道理,但为什么有人会忽略?可能是因为他们自我中心意识太强,只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不管他人的感受,无视他人的正当权利使然。

对儿童来说,存在自我中心意识很正常,也是自然现象。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意识不被干预,任其滋长。恰恰相反,我认为,在儿童的成长期,应当以恰当的方式打破这种自我中心意识,让其正确认识外部世界,逐渐懂得理性思考,学会从客观的角度、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从小就让他觉得一切对自己的利好都是理所当然。如果无原则地姑息,这个人的成长会面临严重的问题,即使成年了,也可能因为思维的缺陷而变成一个“巨婴”。过于自我的人,往往不懂团结协作,不懂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甚至自私自利,只知有权利不知有义务,没法和他人正常相处,最终成为一个孤独的人,浅陋的人,远离幸福的人。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先天因素固然有,后天环境更重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成年人有责任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唯我独尊”的倾向。事实上,孩子的重大性格缺陷,家长往往有绕不开的责任。家长们应当反思,孩子蛮不讲理时,自己有没有耐心地教育说服?孩子在外面太“熊”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客观理性地评判是非?须知一味溺爱、护短,终将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很多小问题,如果不从小纠正,待得成年后,要改起来就麻烦多了。